top of page
搜尋

建築的底層邏輯-02-關於採購

  • 作家相片: 培鈞 孫
    培鈞 孫
  • 2024年6月16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文/孫培鈞


貴的不一定比較好,但是好的“可能”會比較貴。這是我這些年觀察的心得。


便宜不一定不能做好,而是我們有沒有把標準、目的、時間說清楚;而貴的也不見得就沒問題,對方是否因為採購方缺乏選擇而哄抬價格,這樣情況就不見得會比較好。值得觀察的,是一個廠商的實績,因為實績最能夠反應廠商的完成決心、面對衝突的承擔與化解、處事是否圓滿解決問題。


當我們把成果不佳的原因歸責於便宜的廠商時,是否有可能是我們沒把品質標準、時間條件說清楚呢?


做生意不賺錢對員工是罪惡,而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在客戶滿意的前提下,追求獲利。


沒錯,要把品質做好要花時間與精神。但是我們的採購人員要有基本推算的能力,人工、時間、耗材、技術難度等,都需要觀察與推算。如果與我們推算的差太多,那我們寧可多花時間繼續尋找,也不要迫於時間高價發包。


我們不要相信貴就比較好,而是要從好的東西裡面找我們可以接受的品質、價格與時效。

身為採購人員的素養,不應只是找廠商比價格,應是在達成品質與時間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




 
 
 

Comments


© 2018 by Infinite. Proudly created with Infinite Architec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