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底層邏輯03--PCM在幹嘛?
- 緯誌 莊
- 2024年8月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文/孫培鈞
社會上有一部分的人,對於營建工程PCM沒有概念;也有一部分的人,對於PCM不太認同;也有一些是知道PCM,但是不願意花費委託。許多業主以為蓋房子只要找到建築師、營造廠,剩餘就付款而已。殊不知,工程中「當業主」這件事情,也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技術!
到底PCM(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在幹嘛呢?
我們來維基一下「營建專案管理」會得到什麼回答呢?
『營建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縮寫 CM) ,或營建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縮寫 CPM)是專案管理在營建工程中的應用.所指的是一個工程從開始到完工的總體規劃、協調和控制,其主要目的在於針對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求整個工程在時間上、財務上和功能上的可行性。美國主要的營建管理認證和諮詢機構美國營建管理協會(CMAA )表示,一個營建經理人最常見的 120 種責任,可分為以下7類:工程管理規劃、成本管理、時間管理、品質管理、合約管理、安全管理與 CM 的專業慣例。這些慣例包括了具體的活動,像是定義工程管理團隊的職責和管理結構;透過執行工程管控進行組織和領導;定義角色和職責及制定溝通協議;以及確定工程設計的元素與可能會引發的營建糾紛及賠償。』
再來,看看工程會對於PCM存在之必要性說明:
『當非工程專責機關辦理工程採購,卻發現缺乏工程專業知識或工程專業人力,以致無法順利執行採購時,工程會表示,機關可採用政府採購法的委託工程專業管理(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簡稱PCM)制度,請PCM廠商提供專業的營造工程服務。』
你會說:「孫建到底在講什麼?我聽不懂啦!......拜託你翻譯白話給我一下啦!......」
用我的詮釋來說,稱職的PCM到底要替你幹嘛呢?
1.工程中,替業主將品質、進度、預算三者成功達到預期。這很好理解。
2.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至為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叫做「介面」管理。我在工作上,發現最常有人喜歡把A+B=100元的東西拆成A45+B45=90元,還得意自己省了10元自豪,在我的經驗裡,這個人通常最後會花110元去收拾A跟B不處理的三不管地帶,這就是工程上鐵到不能再鐵的定律。原本這10元,就是要給專業者處理介面的代價與風險。工程中各種利害關係人的專業意見,都需要有一個知道前因後果,什麼決策會導致什麼結果的專業代表來協調所有的介面;到了營建階段,則是各種工種的順序、工法整合等。因介面而生的問題包羅萬象,也因此越需要有一個有類似工程經驗的人來代理非專業業主為宜。
3.替業主節省人事,提升案子執行的質量。聽起來很簡單,不是業主承辦人自己就可以了嗎?工程是環環相扣的細節,不可逆的結果,有可能一步錯步步錯。因此每個決策點的專業判斷非常重要。價值在於,事情做對的價值,減少風險與損失的價值。
4.業主委託的這位經理人(公司),介於建築師與營造之間,代表業主向建築師提出設計意見(當然也包含業主本身的意見),代表業主向營造提出意見,在業主、建築師、營造三方有必要一同討論決策時,PCM則代表業主方於該議題中提出專業的建議走向。
參與工程多年,我看過太多失敗的案例:某慈善事業的工程中設計一變再變,沒人告訴他們專案的控管方式與決策節點,導致承商受不了停工進入訴訟;某大藥廠的營造做到地質改良完成就落跑,表示選商過程的判斷就已經有問題;某民宅的業主長期無法與營造溝通對話,甚至扯到威脅恐嚇、停工鑑定,業主甚至想不開要全拆(該案我介入後救了回來,已完工);某兒少社福機構無工程專業部門,想擴建卻無法擬定合約與選商。他們的問題,都是沒有委託營建專業經理人所致,又更深入說,沒有一個專業的代表管理窗口。我們在營建工程中,知道需要專業的建築師、需要專業的營造廠,殊不知,自己也需要當一個「專業的業主」。為什麼呢?因為你要能夠聽得懂設計與施工之專業用語及工程中的利害關係,以及每一個決策導致的因果關係。這對於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與工程經驗的人,怎麼會是簡單的事情呢?大部分的人,都問問朋友,推薦了誰誰誰來蓋就信了,誰知,多少災難都是這樣開始的。如果這些業主一開始就有觀念委託一個好的專業管理者,我認為事情都不至於發展到如此遺憾的地步。既然人們知道訴訟代理需要律師、生病需要醫師、為什麼會覺得蓋房子自己來管就好呢?顯示很多人對於營建工程的複雜度認知不足。
我們政府已經相對了解人力不足或專業不足委請PCM來辦理,但民間公司卻非常缺乏這種觀念。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推動專業營建管理公司特許化,甚至把PCM像會計師簽證一樣落實管理,一定規模的公司需要會計師監管財務會計成果,為什麼一定規模的建築物不需要專業的經理人?預防重於治療,許多工程一旦走上裁判途徑,幾乎都是雙方的損失。但有時候問題不在廠商,而在於業主決策的專業程度。業主與廠商之間的共同決策若是正確,可以減少許多的工程糾紛,節省工程仲裁與司法資源。
私人工程到底需不需要專案管理?我的觀點更為需要,因為業主很容易覺得某個東西問一下別人就有,但是回答他問題的人看不到事情的全貌,這時候的答案就變得很片段。甚至覺得請一個有做過類似案件的朋友來替他掌管即可,但這位經理人也有可能只做過某一段經驗而無法作為一個替業主掌控全盤的通才。不管怎麼樣,我認為一個好的案子,還是需要有一個稱職且理解全案始末的PCM能夠幫案子推展順利。
最後,用更簡單的話告訴大家:「工程比你想像的複雜,找一個營建專業管理人會保你一路平安順遂。不要忘記PCM的P指的是”Professional”,表示要擔任這個管理者,一定要「專業者」,而非只是行政程序的照本宣科者。」
也希望大家在各自掌管的工程,有個好團隊替您們防範未然、推行順遂。

Comments